从三校迁建看襄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图景

从三校迁建看襄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图景

来源:襄阳房地产信息网   2025-07-24 09:08

7月初,襄城区三所学校迁建项目正式开工。襄阳市第七中学迁建项目、襄阳市荆州街小学迁建项目(一期)、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迁建项目,三所学校迁建项目预计2027年春投入使用。襄城区通过三所学校迁建系统工程,有效疏解古城片区学龄人口,缓解古城外片区学位压力,促进教育资源配置整体优质均衡,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一幅教育均衡发展新图景正在襄城徐徐展开。


学校迁建,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7月18日,记者在襄阳市第七中学迁建项目现场看到,挖掘机正紧张作业,打桩机在进行试桩,地面已完成平整,学校围墙正在建设中。该项目位于襄城区汉唐大道以东、文华路以南。项目总用地面积39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864.15平方米,共设置教学班39个。


襄城区另外两所学校迁建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襄阳市荆州街小学迁建项目(一期),位于襄城区庞公街道办事处,北临孙家巷路,南临文华路,西临公祠路。该迁建项目(一期)工程建设用地面积4950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884.38平方米。共设置小学教学班36个。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迁建项目,位于襄城区营盘社区,环山南路以东,麒麟路以西。项目总用地面积2132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582.95平方米,将建设一所完全小学,共设置教学班30个。


从三所学校迁建项目鸟瞰图上看到,三所迁建学校环境优美,绿植葱郁,操场格外亮眼。据了解,三所迁建学校将配备数字图书馆、云录播教室、AI实验室,实现智慧校园全覆盖;充分拓展活动空间,新增风雨操场、架空空间等开放式活动区域,全方位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襄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三所迁建学校师资稳定,原班教师团队将整体随迁,还将加强骨干教师、名师交流力度,不断强化师资力量。三所迁建学校建筑面积较原校区更大,功能室等教学设施更完善,能有效缓解曾经出现的“大班额”现象,有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今后,将优化三所迁建学校周边的公交线路,方便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


“我们特别期待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迁建项目的建成使用。”家住营盘社区附近的张女士表示,该项目离自己住的小区特别近,以后孩子步行十多分钟就能到学校,“能在家门口上‘好学’真不错。”三所学校迁建项目周边住宅楼林立,项目建成后不少学生步行约15分钟即可到校。


科学布局,促进教育资源配置整体优质均衡


为化解古城片区与周边片区教育资源“内挤外缺”的问题,襄城区坚持系统观念,科学统筹优化学校布局,在整体谋划上,坚持“疏古城、补城外、优整体”,促进教育资源配置整体优质均衡。


一位住在庞公片区的居民告诉记者,此前由于庞公片区学校较少,一些片区内适龄儿童选择到其他片区借读,而随着庞公片区人口日益增多,学校也随之增加。如九年一贯制庞公学校的落地,极大缓解了片区学位压力。如今,襄阳市荆州街小学迁建项目(一期)也落地庞公街道办事处,这让他对片区教育质量充满了信心。


对于古城内学生入学需求,襄城区教育局表示,古城内的昭明小学、襄阳四中义教部、襄阳五中附属初级中学,这三所学校今后将主要承接古城内适龄学生,经过科学核算,三所学校足以承载古城内适龄学生的上学需求。并且,古城内这三所学校也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襄城区教育局强调,迁建不是简单位移,而是资源再生的系统工程。襄城区将以三所学校迁建为契机,持续发力,多措并举,结合人口流动趋势和城市更新规划,科学调整学校布局,让优质教育资源从“集中分布”向“均衡覆盖”转变,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扩大供给,以优质教育服务城市发展


教育作为民生发展的基石,始终是人民群众最关切的核心议题。襄城区积极回应民生关切,以教联体建设为抓手,不断优化完善教育功能布局,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铸就城市“幸福底色”,以优质教育服务城市发展。


襄城区在教联体建设上起步早、基础好、成效显,2016年开始探索发展教育集团,2020年开始全面推进教联体建设,目前全区的义务教育学校均被纳入教联体,全面实现教育发展城乡一体化、古城内外均衡化,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有效提升了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整体水平,为全市教联体建设作了示范、探索了经验。


襄城区采取“名校+新校+薄弱学校”方式,将理念新、管理优、师资强、影响好的优质学校作为“名校”,相对薄弱学校作为“+校”,组建“名校+”教育联合体。各学校教师聘任由教联体统一管理,探索实施“优质学科领教、薄弱学科助教、紧缺学科走教”的教师共管共用模式,坚持城区学校与城郊、农村学校教师双向流动,管理人员、教师实行周期双向轮岗交流,体育、艺术等薄弱学科教师实行走教巡教。制定教联体名师培养规划和教师校本培训三年规划,依托名师工作室,发挥传帮带作用,以点扩面培养更多名师,促进教联体内教师快速成长。


“不仅‘有学上’,还要‘上好学’”,是群众对美好教育的具体诉求。襄城区教联体建设改善了优质学校“撑得慌”与薄弱学校“吃不饱”的矛盾,有效解决了“择校热”“大班额”等热点问题。随着优质教育资源向尹集、余家湖等乡镇(办事处)以及郊区农村覆盖,有力带动了生源回流,尹集乡千弓小学被纳入荆州街小学教联体后,生源持续增加。


据悉,正在建设的麒麟中学将在2026年春季完成建设任务,秋季正式开学,并将与襄阳五中附属初级中学、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强强联合,共同打造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片区居民。


如今,襄城区的教育优势正加快转化为发展胜势,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