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丨华侨城复工复产进行时 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文旅产业也开始逐步回暖,华侨城集团作为国内70余家景区的运营者,率先吹响了复工复产的“号角”。
3月13日,国家23个部门联合发文,综合提出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政策举措,重点推进文旅休闲消费提质升级,丰富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华侨城集团董事、总经理姚军认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大家对外出进行旅游消费的需求将更加迫切,旅游市场适当缓冲后依然有可能出现强劲反弹。”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深圳东部华侨城旅游度假区已于3月23日正式对外开放;再往前一周,华侨城集团旗下深圳欢乐谷、深圳世界之窗、锦绣中华·民俗村等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内的景点也已经有序开放。
01
防控复工两不误
华侨城集团坚持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两手抓两手硬”,推进旗下具备条件的景区陆续恢复开放,以严密消杀、科学分流、“无接触”购票、“虚拟排队”等多举措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目前集团所属酒店开业率超过60%,景区开园率超65%。”姚军表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仍是目前景区行业工作的首要任务,华侨城旗下景区开园也仅是“有序受控”模式下的开园。
日前,华侨城集团发布旅游标准文件《华侨城集团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及开园运营工作指引》,要求旗下景区实行门票预约、预售游览,采用无接触支付措施;日接待量应不超过政府核定最大承载量的50%;确保排队区域游客间距达到1.5米,推行虚拟排队、网络排队;演艺类项目、室内项目、观光电梯以及可能造成游客近距离聚集的项目应暂不开放。
据悉,华侨城旗下各景区正以此为复工指引,根据当地疫情防控要求执行不低于该标准的方案,陆续开放。
▲上海欢乐谷恢复开园
3月20日,上海欢乐谷正式恢复开园。根据园区公告,当前园区实行限流游览,日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政府核定最大承载量的50%,暂不接待团队游客,游乐设备单次运载人数不超过理论值上限的40%,部分可能造成游客近距离聚集的项目暂时关闭。
▲OCAT上海馆入口处工作人员执行防疫措施
在已恢复开放的OCAT(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馆群)上海馆,原定于本月结束的展览“张鼎:高速形式”将延展至4月3日。据场馆工作人员介绍,疫情防控期间实行实名制参观,观众出入场馆时需接受体温测量,观展全程需佩戴口罩,馆内同时观展人数不得超过10人。
与此同时,华侨城还在加大对文旅业务的投入。
华侨城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华侨城A在3月7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华鑫投资、华友投资等与合作方东莞产业母基金、粤科松山湖母基金、东莞市倍增计划母基金等拟共同设立华侨城旅文科技基金,基金将投资包括但不限于文化旅游行业项目公司股权。
据悉,上述基金认缴总规模为人民币3亿元,未来将投资包括但不限于文化旅游行业项目公司股权,投资方向包括文化旅游、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零售(消费)、现代教育等领域。
姚军认为,“文化旅游业仍将成为疫情过后支持充分就业的‘压舱石’之一,带动经济增长。这些,都将倒逼文旅业的创新,有利于更多业态的升级、出现和发展。”
02
文旅“康养”新机遇
此次疫情让民众更加重视身体健康,“文旅+康养”成为发展新机会。
国内康养旅游还是一片蓝海。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中国康养旅游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康养旅游占旅游交易规模的1%左右,2016~2020年,我国康养旅游的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左右。
此前,华侨城已在“文化+旅游+健康”上进行战略布局和探索,布局多个康养项目。
2018年9月,华侨城集团成立华万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华万健康”),专门研究和打造康旅领域“样板间”。公开资料显示,华万健康的经营服务范围包括养老服务、健康咨询、投资健康产业、餐饮服务等等。
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正持续推进。作为中国文旅产业的先行者,华侨城旗下不少康养旅游项目呈现出“后城镇化”思维。
以泰州华侨城国际颐养小镇为例,其利用泰州的康养产业和温泉资源等,积极探索打造大健康特色小镇,在2017年11月泰州市姜堰区和中国老年医学保健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国际医养健康文旅产业发展大会上,国际颐养小镇被授为“中国医养健康文旅产业基地”首批试点单位。
更多具有华侨城特色的康养旅游小镇,正在全国多地落子。
2月28日,华侨城芒市生态田园康养小镇项目在云南正式启动,该项目依托泛亚铁路西线大瑞铁路芒市站交通枢纽、芒市大河沿线万亩生态田园观光区,将建设成为具有地域民族特色,集旅游集散、城市形象展示、产业升级、度假休闲、康体疗养于一体的芒市全新形象门户。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速布局康旅产业,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姚军介绍,华侨城集团按照云南省提出的在云南打造“三张牌”(即“绿色能源”、“绿色食品”以及“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战略部署,已经在普洱、德宏、西双版纳、大理布局了多个康旅、康养项目。
03
行业变革加速提质增效
中国文旅业将进入以“质”为核心理念的发展阶段,这已成行业普遍共识。无论田园综合体、度假酒店,还是特色小镇,真正形成文旅消费良性生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过程十分考验企业的运营、营销能力。
“目前,华侨城还在积极筹划2020年文化旅游节。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我们争取在暑期前隆重推出文化旅游节。”姚军介绍,华侨城文化旅游节将再次统筹旗下60多个城市,包括主题公园、特色小镇、休闲康旅、美丽乡村、主题酒店、文化演艺、艺术生态场馆等在内的上百家文旅项目,助力市场复苏。

▲2019华侨城文化旅游节主题活动:北京欢乐谷电音节
数据显示,2019华侨城文化旅游节期间,华侨城联动旗下文旅企业推出573项文旅活动、836种旅游产品、释放优惠力度超过1亿元,主要旅游企业实现接待规模达8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9%。
▲顺德欢乐海岸PLUS夜间游人如织
(图片非疫情期间拍摄)
2019华侨城文化旅游节期间开业的佛山顺德华侨城欢乐海岸PLUS,以开放空间为载体,将传统的单向文化内容输出改造为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开业后110天内,接待游客量高达368万人次。
疫情期间,华侨城也不断加强线上文旅产品供给,例如虚拟旅游。近期,深圳华侨城欢乐海岸借助AR技术,让用户在不依托任何线下场景的情况下360°以3D方式查看产品信息;深圳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将活动以“播客推送+线上观展”的形式延续开展,让公众得以宅家“云看展”。
值得一提的是,华侨城文旅产业发展之路越加开放,逐步引入多方合作伙伴。
去年4月至5月期间,华侨城旗下深圳华侨城洲际大酒店、康佳集团、深圳世界之窗、深圳欢乐谷等牵手华为和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开展5G战略合作。同年12月19日,深圳华侨城都市娱乐运营有限公司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在深圳签订深化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慧文旅”“智慧零售”“智慧湿地”“智慧酒店”“文创IP”等领域展开深化合作。
姚军指出,文旅行业还需清醒地认识到,行业在面对重大灾害性事件时的应对措施和机制仍需完善,文化旅游企业要在持续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方面持续努力;并借此全面梳理自身产品构成、业务流程、商业模式,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来源:襄阳华侨城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