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踏着改革步伐前进,引领文旅创新之路
深度参与云南全域旅游的三大子集团及旗下景区;全国连锁主题公园第一品牌——欢乐谷;实施“文化+科技”的深圳华侨城文化旅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基地及创投基金于一体的康佳之星;线上电商平台花橙旅游;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11月16日,在2018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华侨城集团携旗下众单位亮相,充分展示了其“文化+旅游+城镇化”和“旅游+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模式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果。
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华侨城集团迎来了它的33周岁生日。三十年筚路蓝缕,华侨城从改革开放初期国内首个主题公园的探索者,到新时期文旅产业模式创新的引领者,它紧跟国家战略,瞄准市场变化,抓住时代机遇,从改革开放窗口深圳出发,引领中国文旅行业不断前行。
在不久前央视的“改革开放40年中国品牌盛典”上,连续六年位居全球主题公园集团四强的华侨城,荣膺“改革开放40年40品牌”。新时期,华侨城以提供高质量的文旅产品、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为己任,朝着世界一流的品牌企业目标奋进。
上世纪80-90年代:彰显改革创新魄力
国内首创主题公园和互动游乐型主题乐园
在深圳欢乐谷大型都市主题魔术情景剧《梦幻深圳》里,改革开放四十年,深圳的美丽蝶变成果尽显。而同时与深圳在改革开放的机遇下一路成长的,还有诞生于深圳湾畔的华侨城集团。
1989年,华侨城创建的国内首个主题公园“锦绣中华”在深圳落成开园。园区开放当日,就有超过3000人入园,之后的人潮高峰甚至达到了3万多人。1992年,锦绣中华创下了730万的入园量,这个中国主题公园入园量的纪录,至今无人超越。
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和印度泰姬陵、雄伟的巴黎埃菲尔铁塔和凯旋门、浪漫的罗马假日广场和荷兰风车……1994年,耗资5.8亿元兴建的主题公园“世界之窗”建成开园。这座包涵世界著名景点的主题公园在当时赚足了人气,依靠游客口口相传的口碑,深圳世界之窗仅三年便收回全部投资。
锦绣中华和世界之窗的相继成功,开辟了中国主题公园与世界文化融合的先河,也向世人彰显了华侨城人的改革创新魄力。
改革创新不止步。面对着改革开放给予的巨大机遇,华侨城集团于1998年在深圳推出了国内首个互动游乐型主题乐园——欢乐谷。除了适合少年儿童的游乐设施外,还针对消费能力强、娱乐时间充裕的年轻人群建设具备互动性、角色扮演性的项目,如今,欢乐谷先后在深圳、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天津、重庆等7座城市开园迎客,已经形成目前中国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主题公园集群。
千禧年后:“创想”美好生活
生态、艺术赋能多元文旅产品
在《孤独星球》“2019全球十佳旅行城市”榜单,深圳成为唯一进入榜单的中国城市。而在指南中推荐的八项“深圳绝佳体验”中,包括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在内的五项都出自华侨城。
国际爵士音乐节上各国乐手撩人心魄的演奏,“象外之景+OCT-LOFT公共艺术展”中用园林展现理想的生活空间,凤凰花嘉年华和创意集市散发出的民间智慧……2006年起在深圳华侨城原东部工业区内兴建的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早已成为了深圳乃至华南区域的创意设计高地。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的探索为深圳文创产业发展和区域产业转型提供了样本,探索出一条城市再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园区进驻创客空间、创意公司和艺术机构300多家,堪称文创园区标杆。
“生态、环保大于天”同样是华侨城集团在建设和运营中始终践行的理念。走在深圳华侨城的林荫道上,很难想象这块占地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绿化覆盖率竟高达70%。在深圳东部华侨城旅游度假区,枝桠繁茂的原生树木、幽香扑鼻的七彩花卉、更让人仿佛瞬间置身于一个美丽的欧洲小镇……
用生态连接自然,用公益回馈社会,为人们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绿色低碳、和谐共处的高品质的生活社区和多元文旅产品,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与肯定。
就连购物场所的打造,也离不开自然与环保。“看得见海洋的购物天堂”“九曲回环的穿街水道”“人与红树林共生的海滨生态系统”……这是2011年开放的深圳“欢乐海岸”的美称。它是华侨城多年来在文化、旅游、生态、娱乐等业态的成功经验集大成者,更是诸多休闲娱乐方式的融合和深圳“城市会客厅”。
华侨城洲际大酒店、威尼斯睿途酒店、茵特拉根酒店、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 如今的华侨城集团管理并拥有近30余家酒店,也是低碳环保理念的忠实践行者。早在2008年,华侨城洲际大酒店便已获得由广东省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颁发的“绿色饭店”奖牌。
新时期:加速全国布局,践行新型城镇化战略
创新“文化+旅游+城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模式
四川安仁全球旗袍设计大赛;黄龙溪古镇的匠人艺术季;深圳甘坑客家小镇中秋赏花灯;第18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节……这是在今年十月拉开帷幕的2018华侨城文化旅游节中,各地特色小镇推出的特色活动。
目前,华侨城正持续创新和拓展文化产业布局,以文化为核心,旅游为载体,华侨城已经布局全国50余座城市,每年为超过5000万人次的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同时,华侨城深耕全域旅游,以旅游业为纽带,对区域内的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提升,以重大资产重组等方式,在云南、海南、陕西、四川、北京、河北等地广泛布局全域旅游新业务。
改革开放的热土见证了华侨城持续创造的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传奇。2014年至2017年,华侨城集团旅游接待人数增幅57%,营业收入增幅59%,利润总额增幅136%,总资产增幅更是高达171%。累计纳税额4年已超过400亿元。
乘着改革的春风,华侨城进入了高质量跨越发展时期。一场转型升级的改革正在进行——提出了“文化+旅游+城镇化”和“旅游+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模式,为全域旅游、新型城镇化等破题。
在深圳总部,华侨城积极响应深圳“东进战略”“前海战略”,推进滨海华侨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甘坑新镇、国际低碳示范城、大鹏所城、坪山文化旅游带等重点项目。
在华北片区,华侨城着力打造北京斋堂小镇,京杭大运河(天津西青)等大型文旅项目;在华中片区,重点推进武汉杨春湖城市副中心、南昌象湖之滨等项目;此外还深度参与四川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成都安仁、黄龙溪、洛带等地实践特色小镇和乡村田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