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发•庞公别苑|小记者读城:我和庞公有个约会
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襄阳千年文明,更需代代传承。
留住故襄记忆,续写城市风华。今日,民发·庞公别苑与襄阳日报社联合举办的小记者“吾爱吾襄·读城庞公”活动圆满落幕。从庞公大桥到四中新校区,由星光大道至10km滨江绿色长廊,一步一景,我们跟随小记者们的脚步,领略古城千年文化风貌,感受城市发展加速度。
背倚千年汉江 仰望庞公新生
古时,一河之距即是天涯。如今,一座庞公大桥即通南北,襄城樊城仅咫尺之隔。
读城第一站,来到庞公大桥,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党委委员、总工程师张林为小记者们讲解襄阳大桥建桥史以及庞公大桥建设的非凡意义。庞公大桥作为世界第四座、汉江首座三塔式悬索桥,跨越能力更强、结构更为轻型美观,双向六车道,全长2.7公里,桥长2公里,设计时速60公里。大桥北起樊城人民广场,南至襄城庞公路与星光大道交叉口,将与星光大道、滨江大道、建锦路形成立体式交通路网。
目前,庞公大桥主桥已完成下部结构施工,上部结构已完成牵引系统施工和猫道面网铺设,即将进入主缆施工,预计今年年底主桥合龙,明年三四月份可从大桥通行。同时,星光大道主车道通车在即,庞公新区“五横三纵”路桥交通网即将达成。届时,新区通达全城,将有效疏解古城交通压力,为襄阳城市发展增添活力。
桥下汉江奔腾,桥上车水马龙。小记者们亲临庞公大桥与星光大道,跟随领读者了解庞公新区发展历程,并实时播报读城所获信息,争做古城资讯传播者。
▲庞公大桥实景图
▲庞公大桥实景图
▲小记者读城之庞公大桥
▲小记者读城之星光大道
漫步10km滨江长廊 一览新区生态人文
“五横三纵”的交通网让庞公新区达成“襄城新中心”的功能定位,而十公里滨江绿色长廊则让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生态新区”。
“半部唐诗在襄阳”的盛名既是因古城丰富的人文底蕴,又得益于秀丽山水盛景。有忠贞不二的羊祜,才有“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有浩浩千里汉江,才有“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庞公新区延续古城文脉,秉持“山水融城、文风雅韵”的理念规划建设,故沿滨江绿色长廊设有闸口记忆、雨水花园、林中漫步、庞公广场、凤雏记忆、艺术公园、农田景观等18处景观节点,漫步廊上不仅可游赏古城自然风光,亦可感受厚重的历史底蕴。
读万卷书亦需行万里路,小记者们走出校园,走进庞公,置身大美绿色长廊,听领读者讲述庞公的故事,与新区共成长。
▲小记者读城之滨江绿色长廊
参观四中学制泥塑 古城文化我传承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人才,则是城市发展的活力之源。
四中新校区的建设,意在打造“荆楚风华,云水校园”,为襄阳学子提供更优良的学习环境,为城市兴盛培养更优秀的人才。校区由行政管理楼、实验楼、图书艺术楼、教学楼、体育馆、宿舍楼等18栋单体建筑及配套基础设施组成,学习生活所需一应俱全。据悉,校区建设除图书艺术楼报告厅外,所有建筑已封顶,正在进行装饰装修,预计今年秋季完工,达到交付使用条件。
小记者们作为新区未来的建设者,襄阳古城文明的传承者,通过参观四中新校区现场了解四中迁址计划对襄阳教育的意义,知晓教育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以此激励自己,传承千年襄阳文化。
▲小记者读城之四中新校区
▲陈家驹老师为小记者讲解四中迁址意义
一路游览参观,一路播报记录,小记者们来到最后一站——民发•庞公别苑,泥塑大师涂家勇在此给小记者们展示精心制作的庞公祠泥塑,讲解背后故事及制作泥塑模型的要点,并让小记者亲自动手制作历史文化遗迹泥塑模型,以更深刻地体会古城文化的厚重与独特。
▲涂家勇老师现场展示泥塑
▲小记者读城之庞公别苑
▲小记者读城之庞公别苑
▲涂家勇老师泥塑作品展示
▲小记者亲手制作泥塑
民发·庞公别苑位处庞公之心,直通庞公大桥与星光大道,对望汉江,紧邻10km滨江绿色长廊,与四中新校区仅千米之遥,置身庞公别苑,回顾整个读城站点,古城文化、新区发展皆纳胸中。别苑倚靠汉江千年底蕴,打造传世宅院,其追求卓越匠心独造之理念与襄阳古城文明精神不谋而合,当是文化传承者心安身居之处。
传承·传世·传家
民发·庞公别苑
庞公之心,拥一线壮阔江景
景区环绕,享一脉外滩盛景
毗邻四中,阅一流名校书香
传世宅苑,藏一处家族荣光
▲项目效果图
项目地址:襄城庞公新区滨江大道中段
(庞公大桥与滨江大道交汇处往南2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