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保障性租赁住房建管新模式 加快构建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

创新保障性租赁住房建管新模式 加快构建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

来源:襄阳房地产信息网   2024-06-26 09:04

为更好吸纳集聚城市人口,高质量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襄阳市围绕破解新市民和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难题,创新保障性租赁住房(简称保租房)建设管理、优化保租房经营策略,逐步建立起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保租房襄阳模式得到行业认可,襄阳的做法入选《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21(2024)》全国首批住房租赁示范案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一是建立保租房政企联动机制。


(一)实施“市住保中心+平台公司”模式,满足多样化住房需求。坚持以人为本,以需定供,成立市级保租房运管公司作为运营管理平台,与市住建部门形成“市住保中心+平台公司”架构,实现政企服务双向发力,共同做实做细保租房房源筹集、申请审批、房屋配租、管理服务等关键环节。


(二)实施“保障住房+人才安居”模式,让人才“住有所居”“住有宜居”。在实践中,大力发展“保障住房+人才安居”模式,发挥保租房企业与人才集团联动优势,统筹保障房建设租赁与人才引进安居,研究补贴政策,满足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用房需求。


(三)实施“保障住房+产业发展”模式,赋能园区产业发展。围绕重点产业园区进行定制化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发,重点保障园区企业无房员工,以住有所居助力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格局。


(四)实施“租赁住房+城市更新”模式,让居民幸福感“就地升级”。发挥老城区人口集中优势,开发核心区位存量新老并举的优质房源,对新房租赁主打改善性品质需求、提高附加值;对老旧住房主推基本居住需求,进行更新升级、保留城市记忆。


二是优化保租房产品供给类型。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多主体投资、多渠道筹集房源,增加保租房供给。


(一)引导多方参与建设。按照“谁投资、谁所有”原则,利用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和新供应国有建设用地建设保租房。2023年以来,已筹集38个项目7120套房源,主要保障产业园区、企事业单位等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群体。


(二)盘活闲置存量房屋。引导各城区政府、开发区将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商业、办公、酒店、厂房、科研教育等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改造为保租房,盘活了存量资产,实现闲置资源合理利用。2023年以来,全市已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956套。


(三)大力收购优质房源。结合襄阳实际,按照“楼面地价+建安成本+3年财务成本”测算和不高于预售合同备案价7.5折的要求,组织运管公司收购房源。截至今年5月,全市已通过收购、改建(造)、新建等渠道,累计筹集保租房13745套,其中市本级12126套,让3.3万襄阳新市民圆了“安居梦”。


三是创新保租房房源配租模式。


(一)优化配租流程。采取“线下+线上”常态化配租,线下在市民中心设立保租房服务窗口,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服务;线上以“襄阳市市区保障性租赁住房网上服务平台”为端口,市民可以自主办理申请和选房业务。


(二)开展精准配租。建立“住保中心+运管公司+社区+物业公司”配租服务模式,调动社区和物业公司参与管理,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协调解决承租人诉求。对外地人口来襄定居的新市民,考虑就学、就业、交通医疗等基本要素,结合家庭收入承受能力,精准匹配房源。对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家庭,通过对同乡家庭匹配同区域房源的方式,搭建同乡来襄社群平台,为用户提供更温情的邻里关系体验。


(三)完善管理制度。先后出台《襄阳市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襄阳市区加快解决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住房困难问题房源筹集/房源配租细则》等政策文件,推动全市保租房管理制度化、标准化。


四是提升做优保租房居住品质。


在满足传统保障住房基本居住需求的基础上,对具备条件的项目定制开发“租赁住房+青年公寓/社区”模式,室内配置洗衣机、冰箱、空调、衣柜、床上用品等,达到拎包入住条件;增设社区食堂、共享书屋、共享客厅等公共空间;配套提供入室保洁、快递代收、维修服务等增值服务。


保租房租金按不高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的85%评估确定。对新城区的新建小区,逐步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及公交站点,方便居民生活出行;对位置较好的老旧存量房源,采取整体翻新、加装电梯等方式升级改造,为新市民提供更舒心、更有归属感的高品质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