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等你来约 ——我省PPP项目建设观察
游景区……无不散射着PPP模式的蓬勃热力。
这里,是全省PPP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热潮,正在荆楚大地涌动。
敞开大门,等风来
钟祥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大楼林立,功能齐全,整体装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预计2018年上半年将投入试运行。
这是全省医疗领域启动最早、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PPP项目。
2014年7月,钟祥市政府与人福医药签订协议,由人福医药投资6亿元,新建新院区项目。采取DBFOT模式(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移交)运作,院区从设计到建设全部由人福医药承担,建成后进行运营维护,项目合作期20年。“政府引进社会资本,项目建成后由专业运营公司管理,不仅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经验,为钟祥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钟祥市委书记林长洲说。
乘势而上,钟祥市与人福医药开展了多方面合作,共同开发了包括重组广源食品在内的8个项目,开辟出了一片政企合作新天地。“对民营资本高看一等,厚爱三分”。钟祥市伸出的“橄榄枝”回响热烈,中交、中建等30多家企业纷至沓来。该市实施PPP项目三年滚动计划和当年行动计划,策划实施的项目涉及市政工程、文化旅游等八大领域,与社会资本进行了120多次对接。
在孝感,文化中心PPP项目,作为存量项目一次性获得财政部PPP奖补资金2438万元。该项目主要由三组建筑群六大场馆十大功能模块组成,包括大剧院、小剧场等,2014年5月正式破土动工。2015年初,孝感市决定由政府投资改为PPP模式,社会资本现金出资51%。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及装修装饰工作,建成启用后将极大提升当地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增强老百姓幸福感。
放眼荆楚,武汉市青山示范区海绵城市、香溪长江公路大桥、襄阳庞公大桥、黄石大冶湖核心区地下综合管廊……一个个PPP项目,正迎风而上。
PPP,带来了啥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PPP和深化改革、“补短板”“稳增长”等各项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政策体系和推进机制不断完善,全省PPP项目建设已经驶入快车道。
昨日,全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现场推进会透露,今年以来,全省累计落地PPP项目55个,总投资1307.2亿元,居全国第5位,绝大部分市、州、直管市都有新项目落地。
PPP,带来的不仅是社会资本,更重要的是与社会资本一同而来的技术与管理。投资大、回报低、管理水平低,一直是公共基础设施的通病。按照市场化操作的PPP项目,必然倒逼各方以更强的规则意识、契约意识行事。
更多的共识在凝聚:推广应用PPP,对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将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
今年,我省启动了补短板十大工程,总投资超过5300亿元,湖北正在成为各类社会资本、金融机构所关注的重点省份之一。
思路一变天地宽。一些好的科技项目,可以用PPP模式去推进,比如政府先通过规划设计发展目标,由政府付费购买基本服务,再配合使用者付费的模式,把城市大数据建起来,在此基础上催生出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
大胆创新,主动推出具有稳定现金流、收益较好的优质存量资产,提升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规范有序的盘活政府存量资产,回收的资金要重点支持“补短板”项目,形成新的优质资产,继而形成良性投资循环。
省政府决定,传统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项目,凡是市场能做的就应该采取PPP模式,放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要当好监督者、做好服务员,对PPP项目开“绿色通道”限时办结;PPP项目公开招投标,不设变相壁垒,不设非必要的注册资金、资质等门槛,为民营资本提供更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
PPP,将迎来“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