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生长 | 于时空之隙,演绎“当代”三国
【本文约2209字,阅读时长约6分钟】
# 奇妙生长 #
时间和空间都是人的主观感知,作为抽象概念,感知时间和空间是人类智化的基础,是人类文明的起点。
不能感知时间,就不具备时空交错的机会,文明就无从开始。人类从未停止对时间和空间的探索。
艺术家李娜的作品,把距今约1700年前的三国人物剪影与当下人们日常生活的剪影共同影射于奇妙镇的墙面,这种时空交错的奇妙感,给人无限遐想。
李娜
职业艺术家
艺术学硕士
· · 《真实幻想》
◎日间效果图:影子为襄阳华侨城2021年3月31日12点31分太阳位于正南方向,高角61.4度,物影比=1:1.83
作品灵感源于古代日晷,它是利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物体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在不断的变化来计时。古人通过最朴素的方式来理解时间和空间。
作品将襄阳三国时期金戈铁马人物的剪影与当下人们日常生活的剪影垂直于墙面,在同一天中,随着太阳东升西落,影子也会随之游走产生不同的变化。
历史是时空的维度,对于今天而言既真实又虚幻。作品通过阳光这一介质营造出此地三国时期金戈铁马的热烈场面,今天的人们好似穿越了时空,在奇幻的虚影中捕捉历史的瞬间。
在交流中寻找突破
Q:
用一句话形容初次走入公共艺术节现场的感觉。
A:
初次走入公共艺术节现场,第一次驻地以房车营地的形式,非常新奇、野生,并且充满期待......
Q:
创作营生活中,哪些事情让您印象深刻?
A:
短短几天的创作营生活特别有趣,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家白天围着会议桌激烈的讨论创作方案,头脑风暴!晚上围着篝火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淋漓尽致。
Q:
您在创作过程中是否遇到了瓶颈,是怎样克服的?
A:
遇到的难题就是首先它不同以往的公共艺术现场,有一个既定的现场环境,很直观,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准备。这次身临其境的是即将完工的建筑工地现场,在这样一个现场谈在地创作无疑是有难度的,同时也非常具有挑战性!
我尽量避开我之前熟悉的创作经验,希望能找到突破,从开始的在地材料出发、与观众的互动到自然力对作品的干预,都是希望作品能通过有限的物理形式延伸至更广阔的时空。与大家一起探讨的过程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艺术家驻地创作中
在变化中寻求不变
Q:
在您的艺术生涯中,是否由您个人特别喜欢的作品,哪个艺术风格对您影响最为深刻?在您的作品中形成了怎样具体的个人特色?
A:
个人喜欢的作品很多,我认为作品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认知状态与生存处境不断变化的。
所谓的特色有可能会变成一种束缚。
Q:
在参加此次创作营前,您之前的创作灵感大多来源于哪里?是什么激起了您创作的欲望?
A:
我之前的创作灵感大多源自我的个人经历与所处的环境。一段难忘的经历,一个事件,或者我此时正处于某种情绪的状态都会激起我创作欲望。
Q:
您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什么?它和襄阳的关系是什么?
A:
作品灵感源于古代日晷,它是利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物体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在不断的变化来计时。古人通过最朴素的方式来理解时间和空间。
今天的襄阳和过去的襄阳是同一片土地、同一个太阳,作品将襄阳三国时期金戈铁马人物的剪影与当下人们日常生活的剪影垂直于墙面,在同一天中,随着太阳东升西落,影子也会随之游走产生不同的变化。
历史既是时空的维度,对于今天而言既真实又虚幻。作品通过阳光这一介质营造出此地三国时期金戈铁马的热烈场面,今天的人们好似穿越了时空,在奇幻的虚影中捕捉历史的瞬间。
◎模拟夜间效果图
Q:
您的作品是怎样和奇妙镇结合的?观众会在怎样的情景下与您的作品相遇?
A:
影子是时间与空间的碰撞,所有的精密思考都要遵循“天意”,希望作品带人们去到更广阔的空间。
大自然就是最奇妙的作品
Q:
您怎样理解“奇妙生长”?
A:
出人意料,全新的体验感,触发我们的心理及感官的多维体验。
Q:
对您来说,您的作品做到了怎样的突破?
A:
在近几年公共艺术创作中,我一直在尝试如何运用自然力这种不可控的力量作用于作品之中,比如风、太阳等。
◎艺术家在“奇妙生长”创作营现场
Q:
再过10年、20年,您会怎样看待曾经留在奇妙镇的艺术作品?
A:
在有限中感知无限。无限向外与无限向内终点是一样的。再过10年、20年也许作品本身已经残破,但太阳还是那个太阳!
Q:
公共艺术强调生态环保,在您的作品上是怎样体现的?
A:
作品通过太阳的运行轨迹,使作品影子产生变化,所谓“看天吃饭”,不过多的进行人工干预,运用天体自然的变化规律,触发人们对时空对自然的感知。
Q:
您对公共艺术节未来的期待?
A:
更有趣、更多元,真正融于公共生活,成为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 · 《等风来》
◎艺术家早期作品《等风来》实拍图
材料:不锈钢管、废旧不锈钢片
尺寸:1000x800x200cm(可变)
收集城市中拆迁及工厂废旧钢、铁、不锈钢管等,在空间中悬挂组成“等风来”字样,风吹过,发出清脆的响声,一切姿态与风有关。
· · 《婚房……》系列
◎艺术家早期作品《婚房……》系列实拍图
材料:棕丝
尺寸:200x200x250cm(可变)
棕丝做成婚房,消失的囍字,简陋的婚床...看似美好,实则虚无之境。作品旨在探索材料和现实相对应的一种可能性。每一次与材料接触的过程都像是一场博弈,在控制与放任之间拿捏分寸。
#PUBLIC ART#
—
三千年前意气风发的三国,与如今蓬勃生长的襄阳,照耀着同一片阳光,却诞生出截然不同的文化。此次公共艺术节上,艺术家们用创想跨越时间束缚,将想象实现,将现实创作,将自然作为最好的纸墨,在大地上绘出独有的风景线。
创想不会停止,生长不会放缓,蓬勃生命力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最独特的人文标记。
—END—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