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地方“两会”,释放这些楼市信号

2022年地方“两会”,释放这些楼市信号

来源:襄阳房地产信息网   2022-02-18 15:51
开年以来,地方“两会”陆续召开。随着各地新一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公布,与房地产市场有关的表述也再次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整体来看,地方“两会”对各地楼市的定调,与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基调基本一致。多地继续强调了“房住不炒”以及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工作。与此同时,“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满足购房者合理需求”、“稳妥处置房地产领域风险”也成为了今年多地的工作目标和重点。


  坚持“房住不炒”


从地方“两会”中可以看出,“房住不炒”依然是楼市调控的主基调。今年不少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明确提出坚持“房住不炒”。

实际上,自2016年底“房住不炒”这一概念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被首次提出后,已连续多年、多次在高层会议中被反复提及;而“十四五”规划纲要也再次强调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房住不炒”早已成为地方楼市调控的主基调,并贯穿始终。


  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


去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之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央行、住建部等最新的表态中,也均提及了“良性循环”。在坚持“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良性循环”无疑将成为2022年楼市的关键词。

在今年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多地均明确指出“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今年多地以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作为施策大方向,意味着各地将从房地产市场整体如何更好发展的角度来因城施策。


  满足购房者合理需求


从各地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看,“满足购房者合理需求”这一词也屡被提及。

事实上,去年上半年,部分城市楼市过热,多城为减少投机购房需求,纷纷上调房贷利率,但在后续几个月执行过程中,放贷审核和放贷时间方面过紧,导致了部分刚需族被误伤。自去年9月底央行首提房地产“两个维护”,释放出积极信号以来,高层暖风频吹,政策开始纠偏,以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充分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保障。从中央到地方的表态来看,业内预计,2022年各地将通过多渠道激活和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比如对购地和购房市场给予更为宽松的支持等。


  稳妥处置房地产领域风险


今年,多地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行业的风险也尤为关注。

比如,浙江表示,依法稳妥处置房地产领域风险,稳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江苏指出,加大对大型企业债务、房地产、非法集资等领域风险排查化解力度,完善金融风险处置和长效防控机制。四川也表示,“一楼一策”分类化解房地产风险隐患,坚决防止房地产风险向金融、社会等领域传导。内蒙古提出稳妥处置房地产企业履约风险。


  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来看,2022年,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也将是今年各地工作的着重发力点。
浙江、山东、四川、安徽、河南、湖北、福建、陕西、辽宁、新疆、广西等地,均提出了2022年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具体量化目标,并明确发展、规范长租房市场,让更多新市民、低收入群众住有所居。

各地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说明今年房地产行业的民生属性将进一步强化。


  注重城市群建设


此外,今年地方“两会”中对各城市群建设工作的注重、推进也有明确体现。

四川与重庆对成渝城市群提出了一系列任务;湖北提出要强化武汉城市圈的建设;福建提出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山西表示促进山西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打造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两大引擎等。

总体而言,2022年各地“两会”的房地产市场政策精神,持续体现了“房住不炒”的政策导向。在保持“稳”的前提下,落实因城施策,对住房、购房、城市发展等方面都进一步做了相关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