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利好,襄阳发展新机遇,华侨城大有可为!

重磅利好,襄阳发展新机遇,华侨城大有可为!

来源:襄阳房地产信息网   2021-12-06 15:21

《“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

NEWS

11.jpg

22.jpg


2021年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重要顶层设计规划文件《“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文件提出,支持徐州、洛阳、襄阳、长治等城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并将襄阳定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其中襄阳作为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唯一入选城市,未来发展变得愈加瞩目。


国家为何要打造省域副中心?

第一,打造省域副中心,一方面是给省会城市添加一个帮手,更好地带动全省的发展。

目前,经济实力排名位居国家前列的省,无一例外都是双核心模式。

位居第一的广东,有广州、深圳两个核心,还有佛山、东莞两个特大城市的辅助。

位居第二的江苏,也是双核,南京和苏州,此外无锡和南通,也都是万亿GDP的实力派。

位居第三的山东,有济南和青岛双核心。

这意味着,双核心模式,或许更有利于一个地区的发展。

第二,则是要改变众多省会城市一城独大的局面。

这一点,早在去年,国家管理层就发文明确提出,要合理控制大城市规模,不能盲目“摊大饼”。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强省会模式,对于经济不够强的中西部地区来说,有利于统筹资源,集中力量发展,发展省会城市,让省会城市强大起来,跻身顶级城市之列,最终辐射全省,带动全省发展。


这种模式,非常适合经济偏弱的中西部省区,四川就走在前列,因为有成都的存在,不但阻止了四川人口流失,还具备了虹吸东南沿海的力量。但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弊端会凸显,掩盖之前的优势。

33.jpg

◎ 图片源自网络


2021年3月8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胡祖才讲了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几个长远规划,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郊区新城的期望,其中有一个表述引发关注: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部分超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过高、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超大城市要划定并坚守城市开发边界,慎重撤县设区;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引导过度集中的资源要素逐步有序转移,合理降低中心城区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与周边中小城市、郊区新城等联动发展,通过推进交通一体化,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


国家发改委一发声,城镇化风向标就明朗了:

大城市要克制扩容冲动,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过高、抗风险能力低,必须瘦身,非核心功能向郊区新城和周边城市转移,实现共同富裕。


扶持城市新城

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

中央对此也早有部署

2020年10月,央媒《求是》杂志刊发最高层重磅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

在“完善城市化战略”一章中,文章指出:

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是客观经济规律,但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长期来看,全国城市都要根据实际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大城市人口平均密度要有控制标准。 

要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有序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提高智能管理能力,逐步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 

从《求是》杂志到国新办新闻发布会,“郊区新城”这个词频频出现,越来越被高层重视。


国家为什么要扶持【郊区新城】?

最近十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超过60%、45%。下一个征途,应该是继续提高城镇化率和城镇化发展质量。


而大城市资源外溢与扩散的方向,国家也指明了,就是郊区新城和周边中小城市。而且文章明确提出“多中心”和“郊区化”两个词,说明中央希望大城市疏解核心区人口密度,向郊区新城转移,构建多中心的空间结构。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郊区新城”是有前置条件的,那就是“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要满足这些条件的郊区新城,才能参与“多中心”的构建,有产无城的工业园、有城无产的“睡城”、交通不便利的偏远小城,可能不在此列。


2021年8月20日,襄阳市委专题会审议并原则通过《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实施方案》将投资120亿元疏解城内居民4.01万人,未来3至5年内,襄阳古城内的人口将逐步向外疏解,与人口疏散同步的,是外迁古城内50多家党政事业单位及3家医院;并同步开始弱化开发和交通,强化发展商业、文化和旅游。据悉,疏散的党政机关,大部分拟迁东津新区。


44.jpg

◎ 图片源自网络


2021年11月18日,在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中强调,湖北要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级,到2035年,襄阳将提升为Ⅰ型大城市,必须加快建设襄阳都市圈,推进襄阳东津新区等重点板块建设,以襄阳东津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为引领,推进城市空间拓展和品质提升。

55.jpg

66.jpg

77.jpg

◎ 图片源自湖北省人民政府网


两份规划表明:襄阳作为国家层面和省内层面的“双重中心”,引领推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协同发展,打造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共建城市群典范,形成“一主两翼、两横两纵、多点支撑”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88.jpg


同时,襄阳坚定不移将东津新区打造成为中心城市综合功能承载区和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东津新区围绕襄阳“五城共建”的战略部署奋力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新中心!


对于郊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

华侨城集团在30多年的“造城”实践中

探索出自己的发展逻辑和经验


在栖霞山下,华侨城打造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南京华侨城;在象湖之滨,华侨城打造了世界级城市滨水文化旅游度假区南昌华侨城;在武汉,华侨城携手洪山区政府,共同打造杨春湖高铁商务区……

结合新型城镇化这一国家战略,华侨城集团正在努力在襄阳项目上,以文化产业结合旅游产业为抓手,实现襄阳新型城镇化的破题。 

99.gif

◎南京华侨城实景图


早在2018年的时候,襄阳华侨城便联手世界顶级设计团队——“日建集团”,结合“历史文化”、“城市活力”、“汉江文化”三大城市关键词来规划构筑8.48平方公里的未来之城——“襄阳华侨城文旅示范区”。

111.jpg

◎ 襄阳华侨城规划效果图


襄阳华侨城以文旅产业为核心,辅以主题城市商业、主题娱乐产业、创意文化产业、现代教育产业、现代运动产业的系统开发,构筑一流的现代产业结构系统,充分发挥内在的关联效应、互动效应和规模效应,发展区域产业集群。有机集成了产业、人口、土地、社会、农村五位一体,在文化、旅游、居住、娱乐、休闲等方面满足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娱乐全方位需求。

112.jpg

◎ 襄阳华侨城大城规划图


在城市设计方案当中,融合了东侧的旅游度假区、中间的商务文化区,以及滨江商业区,通过缝合城市理念,把它们互相串连起来,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结合,打造产城融合的城市东部新区——华侨城片区。

为了实现华侨城片区的职住平衡,襄阳华侨城采用了国际最新雄安新区组团开发的形式,将商业、学校、幼儿园、社区中心等配套与住宅同步建设,依次交付,并采用12大社区智能系统,助力襄阳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城市方向发展。

113.jpg

◎ 襄阳五中华侨城实验学校景图


华侨城片区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在打造和提升整个城市设计品质的同时,格外注重生态体系形成,以大规模水系串联,规划、建设多个滨水生态公园,创造城区的公共休闲空间。尽可能地注重人的感受,提升他们的城市生活体验感及城区的生活品质感。并在居住区的核心打造超规划绿地率的景观,打造充满绿意、舒适的生态宜居之城。

114.jpg

◎ 华侨城生态艺术公园实景图


为了‍提升交通便利度和整个城市‍‍的生活便捷度,襄阳市政府为东津新区配建东津大桥、东西轴线、南北轴线,打造30分钟城市快速道路,同步串联多种公共交通。同时华侨城在片区内同步‍‍‍打造500米范围内、15分钟步行的完整居住体系,让居住产品和配套在开发时间和空间上保持协调。

115.jpg

◎襄阳城市轴线规划图


随着襄阳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未来三年

襄阳华侨城将步入高速发展期

襄阳华侨城拟整体打造“主题公园群+主题酒店群+文旅小镇”为核心的奇幻度假区,整个度假区由“四园一镇七酒店”组成,分别是四大主题乐园——奇梦海滩水乐园、奇趣童年亲子乐园、奇幻谷大型文化乐园、云海汤泉,首个城市文旅新生活小镇——奇妙镇,七大主题酒店——云海·丽呈别院、云海酒店、奇趣森林亲子酒店、奇趣童年营房、酒店式公寓、度假酒店、中央商务区高星级酒店。

116.jpg

◎ 云海汤泉实景图


襄阳华侨城目标2021年游客量约200万人次(已实现),预计2022年游客量约500万人次,2025年后度假区平稳运营游客量可达800-1000万人次/年,可间接拉动城市年度旅游收入60至100亿元,增加就业人数约2万人。

117.jpg

◎ 奇梦海滩水乐园实景图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辐射鄂、豫、陕、渝等省市,覆盖近亿人口休闲旅游度假、娱乐消费、投资创业、就业居住等,将极大提升襄阳文旅产业发展水平,并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快速落地,助推东津新区乃至襄阳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