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体育运动圈!社会足球场!移动式冰场!襄阳人都能拥有!
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上,《襄阳城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征求意见稿)》日前出炉。
此次的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意在为满足襄阳人民多元化的健身需求,提升广大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而提出。公开听取市民意见,计划在三年的不懈努力中,初步形成社区 15分钟体育运动健身圈。
1
加强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01
推动社区文体广场建设
按照每个社区20万元的标准建设文体广场并配备必要的体育设施,2022年确保有条件的城区社区拥有1个文体广场(文体广场:占地面积不少于1500㎡,硬化场地面积大于1000㎡。包括:一片多功能运动场,可开展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气排球、广场健身舞等运动项目;若干场地标识牌和运动休闲座椅等)。
02
加大社区健身设施建设力度
对社区内使用8年以上的“一场两台”(1个篮球场两副乒乓球台)、全民健身路径(七件套)统一更换援建,确保2022年城区社区“一场两台”及全民健身路径全覆盖。
03
推进新建居住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严格落实新建居住区“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体育设施建设标准,确保新建居住区体育场地设施同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确保社区体育设施的增量。
2020年开展对近三年新建居住区体育设施建设标准复查验收工作,公布未达标居住小区并推动整改。2021年起,市体育行政部门在居住区工程竣工验收前参与对体育设施建设标准的验收工作。
04
更新、改造社区现有的公有体育设施
对社区内超过使用年限的公有体育设施在两年内完成更新改造。
05
统筹利用社区空间资源建设体育场地
鼓励社会力量利用社区内的工业厂房、商业用房、仓储用房等既有建筑及屋顶、地下室等空间建设改造成体育健身场地,并依法享受土地、规划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06
加快社区周边公共空间的体育化进程
将体育设施纳入公园、生态景观廊道和生态建设带统一规划设计,建设适宜开展健步走、长跑、轮滑、自行车等项目的绿色走廊,配建篮球、足球、门球、网球等大众体育运动项目场地,对公园已有体育设施进行完善。
在岘山森林公园、鱼梁洲环岛景观带、高新区连山湖等地建设体育公园(体育公园:占地面积150亩以上,体育休闲用地占比超过25%,体育项目配置至少6个项目或10个场地,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以上)。加快体育设施进公园进程,新建公园的体育设施配建面积原则上不得低于15%。
07
建设足球场和移动式冰场
利用全国第二批社会足球场地和“百城千冰”试点城市政策资金,在鱼梁洲、樊城区、高新区等社区内建设连片社会足球场地和单体移动式冰场。
08
制定社区申报文体广场及体育设施管理办法,明确申报程序
城区社区作为文体广场及体育设施援建项目申报主体,项目选址要求公益性用地、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做好申报项目统计上报,市文化和旅游局统一审批建设,建成后由所在社区履行管理职责。
2
推动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1、公共体育场馆(财政或国有企业投资)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
坚持“公益优先、以人为本”的理念,体育运动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汉江国投)所属场馆开放时间每年不少于330天,每周不少于35小时,带动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确保公益惠民。
2、社区内的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分时段面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
2020年制定城区学校面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设施的操作意见,社区企业、事业单位比照学校开放模式。2021年社区内的学校、企业、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达到30%,2022年达到70%。
3、推动社区内国有投资的体育设施向社区居民分时段开放,社会投资体育设施向社区居民全天候市场化开放。2022年实现开放率100%,分流社区健身人群。
4、推动社区公建文体广场、“一场两台”及全民健身路径全天候免费向社会开放。
而现今我市也有许多大型运动场所,可以供市民们健身运动使用。
如新通车的凤雏大桥底,有着一片十分亮眼新建成的篮球场。想象着,河水拍打两岸,桥上人来车往,一声篮球入框,真可谓人生美好!
网红打卡月亮湾湿地公园,也有着功能分区明确的市民运动场地,慢跑长道,羽毛球场,篮球场,健身器材场等,可满足市民多样化健身需求。
还有坐落在诸葛亮广场的体育运动中心,室外健身设施全天开放,室内的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篮球场也按时开放,定量收费,灵活供市民们使用。
来源:襄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