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区以十九大精神为统领推进工业经济发展
连日来,襄州区企业界人士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坚定了大发展、快发展的信心,升腾了发展气场。
工人信心倍增
11月15日,襄阳通威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立波,一下飞机就来到了厂里。他告诉员工们:“这次德国之行带回来两个好消息,一个是德国客户要追加工业泵阀的订单,扩能增量;另一个是与德国企业加强未来合作,加大设备、科技的投入,开发新产品。”“党的十九大高度关注技能型人才建设,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道出了所有产业工人的心声,更加坚定了我们立足岗位,做出一番事业的信心,让技能报国成为时代强音。”张立波说。
通威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泵车弯管及汽车零部件,一直是供不应求,由于产品质量过硬,再加上量身订制,吸引了国内外客户的关注,有80%的产品被外商拿走。现在,产品除了漂洋过海外,还被国内大型企业看中,订单应接不暇。
张立波走进企业车间与一线员工交流:“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企业就是要采取措施,让一线工人干得更有劲。”“这两天,我们铸造车间的壳模自动投料生产线就要开机运行,为200多个型号的模具生产提升了智能化程度。”张立波对工人们表态,以后的产品质量将会进一步提升,劳动强度和环境污染将大大减少。
提升工业能力
“我们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谋划工作思路、制订新举措。”11月15日,襄州区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乔明龙,在走访企业,解决企业困难时说,要盯住现状找差距、谋对策,狠抓产业集聚、转型升级和企业成长工程。“85台分体式焊机,提升了焊接速度,让产品质量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在湖北博睿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制造车间,乔明龙指着一排排流水式生产线说,汽车零部件要求的精度和强度更加严格,襄州区引进的这家企业,从事汽车钣金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为襄州汽车零部件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样板。
“企业为襄州经济持续发展,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入,发挥着重要作用。”乔明龙解释,依托“智能+互联网”和“产品+服务”的战略转型,襄州区的工业企业必将有新的突破和跨越,为国家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的“创新型国家”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襄州区不仅鼓励企业转型升级,还制订政策给予奖励,对转型升级有困难的企业全力扶持。襄阳威能达传动有限责任公司在转型升级中,遇到资金难题,襄州区及时拨付县域经济发展基金1000万元,支持企业新生产线建设。乐峰粮油有限公司引进国内先进自动化大米加工生产技术和成套设备,采用离心式和旋流式分离新工艺,产品品质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
近日,该区组织部分龙头企业奔赴武汉、西安等地,开展引资、引智、引才活动,为提升工业能力强筋健骨;邀请上海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家和企业家,为襄州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把脉问诊”;研究制订产业扶持措施,推进纺织服装、智能农机、轨道交通、航空等主导产业发展,掀起新一轮发展高潮。
企业转型升级
“我们要找准项目推进过程存在的现实问题,摸清影响项目快速落地的症结所在,再一次落实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近日,襄州区召开重点项目落地建设问政会,通过解剖具体项目,再掀项目建设新高潮,促进签约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建成早投产。
为推进襄阳长源东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襄州工业园项目早日投产,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现场办公,加班加点督促进度。11月15日,笔者在安装现场看到,来自德国的技术团队,正在对投资1.5亿元的加工设备进行安装调试。据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友群介绍,截至目前,12台(套)设备已安装完毕,并进入试生产。
襄州区提出,实施科技创新,大打品牌战略,全力支持企业向科技型、效益型迈进,赢得市场的挑战。“鹰牌轴承”在国内外近1000家轴承品牌参选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中国轴承十大品牌”。
在龙头企业和四大产业的带动下,今年截至10月,襄州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09亿元,产业结构和科技水平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