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生态经济带襄阳沿江发展规划获市政府批复

汉江生态经济带襄阳沿江发展规划获市政府批复

来源:襄阳房地产信息网   2019-03-26 09:50

3月25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汉江生态经济带襄阳沿江发展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获市政府批复。


据了解,《规划》范围为汉江干流襄阳沿江区域,上至丹江口市界,下至钟祥市界,全长约195公里;汉江干流流经的37个乡镇(街道办)行政辖区,面积为4265.3平方公里。重点规划区为汉江干流襄阳沿线两侧各5公里所形成的区域,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规划》分两个阶段进行,近期为2018—2022年,中远期为2023—2035年。


襄阳市.jpg


批复强调,《规划》实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对接和贯彻落实《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以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为先导,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以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特色,构建汉江生态保护新格局、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载体、重构襄阳产业发展新动能、探索历史文化传承新模式,为汉江襄阳段打造国家沿江生态经济发展样板区,实现襄阳“一极两中心”建设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批复要求,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围绕《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抓好《规划》组织实施。市发改委要加强综合协调与服务,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会同有关部门推动《规划》目标任务落实。


解读:


两个阶段推进


  据了解,为深入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部署,落实《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一极两中心”,2017年8月,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超前谋划,决定开展《规划》的编制,由市发改委具体协调落实。


  去年10月14日,《规划》在北京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来自中国生态学会、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等一批国内高层次的知名专家学者参加评审。会后根据专家评审会的意见,进一步对《规划》进行修改。“此次《规划》重点区域为汉江襄阳干流沿线两侧各5公里所形成的区域,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市发改委主任付劲松表示,规划期限为2018—2035年,分两个阶段推进,近期为2018—2022年,中远期为2023—2035年。《规划》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规划,协同互动;江城一体,宜业宜居;文化传承,开放共享”为原则,包含总体规划和空间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水利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镇化建设、产业发展、文化旅游发展等7个专项规划,未来将把汉江襄阳沿江区域打造成生态绿水青山、路畅岸安,产业现代高端、园区集聚,城市智慧便捷、宜业宜居,乡村田园风光、悠见乡愁,文化保护传承、汉风楚韵的美丽新汉江。


  按照市政府的安排,《规划》实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对接和贯彻落实《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以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为先导,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以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特色,构建汉江生态保护新格局、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载体、重构襄阳产业发展新动能、探索历史文化传承新模式,为把汉江襄阳段打造成国家沿江生态经济发展样板区、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先行区、汉水文化集中展示体验区,实现襄阳“一极两中心”建设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8条重点发展路径


  据了解,《规划》从11个方面,整体性和系统性地对汉江生态经济带襄阳沿江诸多方面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分析了汉江襄阳段发展的基础条件、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愿景。《规划》还从8个方面提出了未来重点发展路径:


  一是重塑“产城江”融合发展新空间。统筹划定了沿江发展的“三区三线”,提出了加快构建“一带三城多点多廊”空间格局,全力打造“一江两岸”美丽岸线,着力优化沿江“一主两副”重点区域功能布局。


  二是构建生态环境“共抓大保护”新格局。构建“三线一单”管控体系,通过“三水统筹”来严保一江清水,重点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修复,联防联控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三是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水利现代化标杆。完善蓄泄兼筹的防洪排涝体系,优化节约生态高效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加强全过程系统化生态灌区建设,推进兼容共享的智慧水利建设。


  四是建设低碳高效沿江综合交通网络体系。重点是强化襄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快汉江航运中心建设,打造滨江绿色休闲慢道,不断提升现代运输服务水平。


  五是推进“水润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提升老河口—谷城城区组团和宜城城区及周围区域组团两大城镇组团,有效彰显特色小镇魅力和实力,激发乡村振兴动力和活力。


  六是培育壮大绿色智能高效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加快培育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标准发展沿江现代服务业,做大做优绿色现代农业,分类优化发展重点产业园区。


  七是精心打造休闲古城沿江文旅廊道。重点是加快实施“古城江游”战略,创新“文旅+”多元融合发展模式,推进全域旅游及文化旅游合作,全面提升文化旅游发展环境,以襄阳古城为核心优化文化旅游空间布局。


  八是创新沿江绿色发展体制机制。重点是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改革土地供应保障制度,健全人才培养与智力支持机制。


  推进一批重大项目


  付劲松介绍,《规划》共涉及生态环境保护、水利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镇化建设、产业发展和沿江文化旅游等6大类项目,29个一级工程,87个二级工程,316个子项目。“谋划实施项目,加强《规划》的项目支撑。”付劲松表示,将每年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结合编制三年行动计划,扎实策划推动一批项目前期工作。


  我市还将强化《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建立领导包保制、责任分工制,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以《规划》为统领,我市还将系统推进汉江两岸保护与开发,继续实施“湖北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建立联动监督管理机制和长效管控机制,规范行政许可,大力整治汉江乱象。


  根据《规划》要求,我市还将加强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衔接,积极争取国家对我市汉江生态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重大产业布局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


来源:襄阳政府网、襄阳日报